制冷系统方案设计的原则:
(1)满足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
(2)系统要运行可靠,操作管理方便,有安全保障;
(3)系统应优先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技术;
(4)要考虑经济性。
制冷方案设计的内容:
(1)供液系统;
(2)蒸发冷却系统;
(3)压缩冷凝系统;
(4)融霜系统。
冷库的制冷系统分类:
冷库的制冷装置大多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
1、单级压缩制冷系统
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
为获得-20℃~-40℃以下的低温,采用双级压缩系统。
要求:氨制冷系统压比≤8,**蒸发温度=-25℃;
氟利昂制冷系统压比≤10;蒸发温度=-37℃。
氨泵供液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单、双级综合系统:
单级系统与双级系统共用同一个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桶,经高压调节站分配。
单、双级综合制冷系统流程: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
一、提高制冷效率的基本措施
1、润滑油的分离与回收
1)润滑油的作用:润滑、降温、密封、提供动力。
2)回收润滑油的原因:
① 积存于设备、管道中,占用工作容积;
② 与污物杂质结合为胶状物,堵塞管道、阀门;
③ 附在热交换器壁面,使传热恶化;
④ 压缩机需要润滑油。
3)方法:
I)分离
① 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使大部分油被分离;
② 在冷凝器出液管设液油分离器;
③ 在贮液器、中冷器、低压循环桶、汽液分离器、蒸发器的底部设置放油管道。(氨比油轻,油下沉)。
II)回收
经集油器升温、降压,除去氨气,再经油处理设备再生处理(抽除氨气、过滤油污、蒸发水分)。
4)油分离器
1)作用:分离制冷剂中携带的润滑油。
(2)类型:过滤式,洗涤式,离心式,填料式。
(3)结构及工作原理
2.不凝气体的分离
系统含O2、N2、Cl2、水汽和其它碳氢化合物不凝气体。
金属材料的腐蚀,润滑油的分解、制冷剂不纯与污物接触后分解,系统不严密或手动加油吸入空气。
危害:冷凝压力升高,传热效果差,加剧金属材料的腐蚀,润滑油的氧化。
方法:设置空气分离器(冷凝、回收不凝气体中的制冷剂)。放空气管从冷凝器的下部出口处和顶部及贮液器的顶部引出接至空气分离器。
空气比氨气重;空气比氨液轻。
空气分离器结构原理图:
3.高压制冷剂液体的过冷
作用:避免冷凝器后的供液管出现闪气;减少节流后的闪气,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
融霜方法:人工扫霜,热蒸气融霜,水冲霜,电热融霜。
4.蒸发器的除霜和排液
(1)除霜作用:减少蒸发器传热热阻。
措施:
① 人工扫霜;简单、库温波动小、无融霜滴水。
② 水冲霜;融霜速度快。冷量损失大,起雾、顶棚滴水,若水盘泄水口冰堵,水满溢,造成冷间地坪结冰。
③ 制冷剂热蒸汽融霜;
④ 电热融霜;简单,初投资少,耗电量大。
搁架式排管及墙、顶排管:用人工扫霜+制冷剂热蒸汽融霜。隔8~10周(翅片排管)或半年以上(光滑排管)用一次热蒸汽融霜。一般是低温冷藏间。
干式冷风机:水冲霜、制冷剂热蒸汽融霜。一般为冻结间、高温库。
小型制冷机组:电热融霜。如电冰箱。
一台压缩机配多台蒸发器的热气融霜:
2)排液:
原因:
①除霜前,停止向蒸发器供液,同时排掉其中的制冷剂液体,以发挥除霜效果。
②除霜时,将热蒸汽冷凝下的液体排出。
方案:
A、引至其它冷间正在使用的蒸发器。用于小型冷库。
B、至排液桶。放油、加压回高调站。用于重力及液泵供液系统。
C、至低压循环桶。用于液泵供液系统。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